“节后综合征”来了!教你如何“满血复活”
10月6日,不少出行的重庆市民开始返程。长假后,“节后综合症”如期而至。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一种亚健康状态,是短期适应障碍的体现。假期即将结束,拒绝“节后综合征”,不妨提前看“预防妙招”,学习一下如何“满血复活”吧!
■五大节后综合症 小心中枪
一、疲劳综合症
症状:在做事时无精打采,总是觉得疲劳想睡觉,站的时候想坐着,坐着的时候想躺着,时时刻刻想休息,做事提不起精神。
原因:假日中,缺乏有氧运动,作息也不规律,时时刻刻可能通宵狂欢(hangover)。疲劳的感觉一部分原因是生理反应,一大半怪心情。
二、代谢综合症
症状:没有胃口,觉得很饱,甚至反胃。以前觉得很好吃的东西,却不怎么想吃。
原因:节日期间饮食无规律(eating disorder),烟酒无度,暴饮暴食,营养不均,身体负荷……
三、节日情感失调综合症
症状: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甚至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原因:在高度兴奋热闹的节假日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生活,心理一下子有了时差:大脑适应状态不好,情绪也会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出现不适应,引发焦虑、神经衰落,引发不愿意走出过节状态的情绪。
四、沉溺网络综合症
症状:眼睛不适,但又不想离开网络游戏和视频,头重脚轻,眼睛看东西发花,甚至还会出现双影(double image)。
原因:节假日期间,足不出户,整天与电脑为伴,每天盯着电脑屏幕,沉溺于网游和视频。工作平时太过劳累,压力太大,虚拟世界相对轻松很多,所以长时间的逃避,让人无法自拔。
五、上班恐惧症
症状:不少人在节后不想上班,害怕重新面对巨大的压力,甚至有茶饭不思、身心疲惫、精神涣散(distraction)等症状,全然没有此前上班的朝气。
原因:很多白领一收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这会加剧节后综合症的症状。从节假日的放松一下子跳跃到无比紧张的工作中,无法这么快适应节奏。
■拒绝“节后综合征” 七大妙招提前看
第一招:调整自己的状态
6日返程后,趁着假期还有一天。不妨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可以给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
第二招:生活作息提前调整
节日期间,各位亲友聚会,应酬会面,会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所以,收假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饮食,新鲜的水果,听些轻音乐,晚上早睡。
第三招:睡前泡脚
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医疗效能,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第四招:运动调整精神状态
假日期间,运动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懒的”,收假后,可以进行运动量相对大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元气。
第五招:及时清理肠胃
节日期间都是大鱼大肉,导致肠胃负担过重,结束假期后的饮食不济也容易让人精神不振。6日开始,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多吃粗纤维和绿色蔬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第六招:给自己适应的时间
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七天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的身心开始去适应一种“娱乐、松弛、非理性”的舒适状态,假期一结束,意味着又要开始一种“条理、紧张、挑战、理性”的工作或学习状态。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理智层面的假期结束了,但潜意识层面的假期还没结束。出现节后综合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
第七招:刚上班不宜安排高强度工作
很多白领一收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这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症的症状。上班头两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