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习惯动作最伤宝宝听力
今年3月3日是我国第17个“爱耳日”,本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似习惯的动作往往正在损害孩子的听力健康,有的家长还在继续做,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提醒,保护儿童听力健康要从养成好习惯做起。
捏鼻子给孩子喂药
对于生病却不配合吃药的孩子,很多家长会习惯用捏着鼻子灌的方式给孩子喂药。
其实,这是一个不健康的喂药方法。因为捏鼻子的时候,孩子更加不配合,哭闹挣扎,捏鼻子喂药的时候,可能导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孩子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两侧鼻孔同时用力擤鼻涕
不少家长对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在意,比如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让孩子两侧鼻孔一起用力擤鼻涕,或者用两个手指捏住孩子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
然而,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擤出鼻涕,反而可能会让这些鼻涕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诱发中耳炎。
经常给孩子掏耳屎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杨明提醒,耳屎学名为耵聍,有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并能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一般而言,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如果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
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新妈妈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和体位,也可能会给小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比如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记者 苏丽萍 通讯员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