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国家"药品谈判机制":药价是怎么降下来的?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与此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相比,这3种药的谈判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药价如此大幅下降是如何实现的?这缘于国家药品谈判机制的建立。
据了解,从去年10月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谈判试点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为建立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积累了经验。”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司长郑宏表示,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是一项体现国家意志和决心的惠民工程,有利于合理降低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的价格,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谈判针对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
居高不下的药品费用是很多人的医疗负担,尤其是抗癌药等一些特殊药品,甚至出现了海外代购现象。“新医改以来,各地普遍反映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缺乏市场竞争,价格偏高,建议在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采取统一谈判的方式,把价格降至合理区间。”郑宏指出,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6个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组织开展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谈判主要针对的是国内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
被首批选择作为试点谈判的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种药品,是经过专家论证后的决定。它们是乙肝、肺癌领域适用范围广、临床效果很好的药品,但因为在国内的专利授权原因,价格高昂。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慢性乙肝的口服药物有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恩替卡韦属于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目前月均药品费用约820元。而替诺福韦酯则属于专利药,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500元,谈判后降至约490元。
占所有肺癌80%的非小细胞肺癌,其靶向药物为埃克替尼、吉非替尼。两者都属于专利药,埃克替尼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2000元,谈判后降至约5500元。吉非替尼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5000元,谈判后降至约7000元。
这3种专利药品的谈判价格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同类药品价格降到合理区间。”郑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