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访谈]李真华:这些甲状腺疾病你应该了解

受访专家:重庆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李真华
李真华,重庆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从事头颈外科工作近20年。擅长头颈、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尤其擅长甲状腺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及一期整形修复。
华龙网5月27日5时10分讯(记者 张小华 实习记者 唐杰)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被誉为“身体的发动机”,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器官。而近年来,随着碘摄入过多、环境辐射及精神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影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甲亢、甲减、甲状腺炎及桥甲状腺癌等多种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女性。
每年的5月25日所在周是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真华为广大市民普及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大脖子病就是甲亢?专家:不一定
大脖子病就是甲亢吗?李真华介绍说,甲亢与我们通常说的大脖子病有关,但大脖子不一定都是甲亢。甲亢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突眼。
另外,甲亢患者还表现有易饿、多食、消瘦、心率增快、心慌、多语、手指轻微颤抖等症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眼现象,常伴有视力下降、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睑增宽或挛缩。并伴有甲状腺明显肿大,呈弥漫性增生,质地柔软并有一定弹性。
“甲亢患者以中年妇女居多,特别是生育期的女性,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及核素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有50%—60%的治愈率。”李真华说。
甲减、甲状腺肿大要重视
·甲减
大多数人只对甲亢印象深刻,其实,甲减的危害也不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者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在育龄妇女中尤其常见。
甲减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类似,比如易疲倦、记忆力减退、怕冷、肌肉疼痛、月经紊乱、发胖等,常常被误认为是妊娠期、更年期、抑郁症甚至亚健康的表现,因此很容易忽略就诊。
“单凭一些症状表现不能确定是否患甲减,需通过查血检查确认。”李真华表示,对于甲减的治疗最直接方式就是给病人补充适宜剂量甲状腺素。
李真华建议,为了预防甲减发生,需要进行定期检查,最好是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了解自己的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肿大
我们平常所说的甲状腺肿指的是单纯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大脖子”或“瘿脖子”。以缺碘为主的甲状腺肿大,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
机体对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甲状腺激素生成障碍,这些原因均导致人体处于相对或绝对的甲状腺激素不足状态,只有甲状腺组织增生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另外,也可以由致甲状腺肿物质引起,比如食物中的卷心菜。
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都可以表现为单纯的甲状腺体积的增大,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其他不适。但相比较而言,甲状腺结节引起的甲状腺增大主要表现为局部的隆起。
李真华表示,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差异较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对于多数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不论是弥漫性还是结节性,可以不需特殊治疗。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演变成甲状腺癌?
据了解,近十余年来,甲状腺癌发病人数快速攀升,已成为国内外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约4.6倍,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为7.7/10万,2014年重庆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5.19/10万,也就意味着每年约有1600人患上甲状腺癌。
李真华介绍,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增高,但甲状腺癌的发病与食物和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环境辐射、遗传因素、饮食、雌激素这些都与甲状腺癌的发病有关。”李真华说到,
过度补碘也会引起甲状腺结节的产生,增加患病风险。另外,癌细胞主要是细胞异变而来,因此甲亢、甲减、甲状腺肿大等癌变的几率比较低。
目前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绝大多数不需要放化疗。“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会建议选择放、化疗。”李真华说,医生会对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腺瘤先观察,不然会增大误切甲状旁腺的风险,但针对部分心理压力大、或考虑恶性可能大患者可积极手术。
通过手术,不仅能清楚原发病状,还可以准确判断癌症的组织类型和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情况,对未来预后有积极的意义。除手术治疗外通常还包括同位素碘131治疗、TSH 抑制治疗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