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朋友圈能刷出抑郁症? 医生:性格敏感易中招

来源:钱江晚报2016-09-02

    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微信朋友圈。纵观朋友圈,90%以上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看看这些是种消遣娱乐,可我们绝不能忽视还有另一部分人,看完人家晒的幸福之后,他们真的会羡慕、嫉妒、恨。如果你是后者的话,建议你还是少看朋友圈,不然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疾病。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

    近日,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科的董介正医生跟记者分享了他最近在门诊中碰到的患者故事,年轻人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17岁的俊俊脾气暴躁 竟是被朋友圈刺激到了

    一位患者是17岁的高中男孩俊俊(化名)。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即将结束,多数同学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学习,而俊俊天天呆在家里,一天24小时有一半的时间捧着手机上网,只有偶尔心血来潮时会拿起书来翻翻。爸爸妈妈看着儿子天天如此,就提醒了他几句,不料反遭俊俊的一顿臭骂。

    “我读的是普通高中,成绩平平,以后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学,即使上了大学读到毕业也是白搭,我对什么工作都没兴趣……。”

    儿子的话深深刺痛着父母的心。尤其是临近开学,儿子几次提出要换个苹果手机,可父母认为他现在手上的小米手机还很新,没必要换,不料俊俊竟因此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千方百计把儿子“哄”到市七医院,接受心理咨询。

    在医生的引导下,他们回顾了俊俊近来的变化。从小,他性格内向,成绩优秀,上高中后不久,他开始变得脾气暴躁,而且还渐渐表现出爱攀比的心态。起初,是攀比手机,他多次提出班里多数同学用的是苹果手机,自己的小米手机太寒碜。慢慢的,他什么都要跟人家去攀比,尤其是看到人家在朋友圈里晒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他就会生起闷气来,然后把气统统撒在父母身上,认为是父母无能才使他样样不如他人。

    另一位患者是28岁的全职妈妈,曾经的她也是个温柔贤惠的姑娘,但自从生完孩子以后,她简直就变了个人。因为双方父母来不了杭州,她只能放弃工作自己带娃,又因为全职妈妈的生活单调,她开始迷上刷微信朋友圈。看多了小姐妹晒的名牌包包、国外旅游等内容之后,她的心里就生出了一股无名火,她开始抱怨老公赚钱不多,不懂浪漫,也没有生活情趣,让她过着如今这种索然无味的苦日子。夫妻俩为此三天两头吵架。

    “这两人最终的诊断都是抑郁症,用上抗抑郁的药物及结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后,病情很快就有所好转。”董介正医生说,但大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经常刷微信朋友圈隐藏着刷出抑郁症的极大风险。他最近也在门诊中观察,发现一次门诊30位抑郁症患者中,竟有6人有刷朋友圈成瘾的倾向。

    性格敏感易嫉妒的人要少刷朋友圈

    其实,对于社交媒体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匹兹堡大学科技与健康系资深教授、媒体研究中心主任Brian A. Primack有过调查研究,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和抑郁症之间有着明显且直接的联系。

    比如,一周内访问社交媒体频率高的受访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频率低的受访者的2.7倍。

    而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受访者,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少的同龄人的1.7倍。

    研究者们还特别讲到社交媒体的危害之一,即暴露于社交媒体上高度理想化的“同龄人生活”,会导致妒忌心的膨胀,并错误地以为其他人都过着更快乐、更加成功的生活。

    董介正医生认为,这正恰到好处地点出了刷朋友圈的危害,有些人容易将人家在朋友圈晒的幸福放大,看到一顿大餐以为人家顿顿是大餐,一次旅游以为是人家经常去旅游,看着,比较着,无意间就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自卑郁闷感便油然而生。

    所以,董介正医生想劝年轻人一句,微信朋友圈“有毒”,少刷更有益身心健康,尤其是那些性格敏感或是本身有抑郁倾向的人,更有必要远离朋友圈。(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徐康)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刷朋友圈能刷出抑郁症? 医生:性格敏感易中招

2016-09-02 05:32:14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 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微信朋友圈。而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受访者,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少的同龄人的1.7倍。

    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微信朋友圈。纵观朋友圈,90%以上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看看这些是种消遣娱乐,可我们绝不能忽视还有另一部分人,看完人家晒的幸福之后,他们真的会羡慕、嫉妒、恨。如果你是后者的话,建议你还是少看朋友圈,不然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疾病。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

    近日,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科的董介正医生跟记者分享了他最近在门诊中碰到的患者故事,年轻人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17岁的俊俊脾气暴躁 竟是被朋友圈刺激到了

    一位患者是17岁的高中男孩俊俊(化名)。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即将结束,多数同学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学习,而俊俊天天呆在家里,一天24小时有一半的时间捧着手机上网,只有偶尔心血来潮时会拿起书来翻翻。爸爸妈妈看着儿子天天如此,就提醒了他几句,不料反遭俊俊的一顿臭骂。

    “我读的是普通高中,成绩平平,以后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学,即使上了大学读到毕业也是白搭,我对什么工作都没兴趣……。”

    儿子的话深深刺痛着父母的心。尤其是临近开学,儿子几次提出要换个苹果手机,可父母认为他现在手上的小米手机还很新,没必要换,不料俊俊竟因此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千方百计把儿子“哄”到市七医院,接受心理咨询。

    在医生的引导下,他们回顾了俊俊近来的变化。从小,他性格内向,成绩优秀,上高中后不久,他开始变得脾气暴躁,而且还渐渐表现出爱攀比的心态。起初,是攀比手机,他多次提出班里多数同学用的是苹果手机,自己的小米手机太寒碜。慢慢的,他什么都要跟人家去攀比,尤其是看到人家在朋友圈里晒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他就会生起闷气来,然后把气统统撒在父母身上,认为是父母无能才使他样样不如他人。

    另一位患者是28岁的全职妈妈,曾经的她也是个温柔贤惠的姑娘,但自从生完孩子以后,她简直就变了个人。因为双方父母来不了杭州,她只能放弃工作自己带娃,又因为全职妈妈的生活单调,她开始迷上刷微信朋友圈。看多了小姐妹晒的名牌包包、国外旅游等内容之后,她的心里就生出了一股无名火,她开始抱怨老公赚钱不多,不懂浪漫,也没有生活情趣,让她过着如今这种索然无味的苦日子。夫妻俩为此三天两头吵架。

    “这两人最终的诊断都是抑郁症,用上抗抑郁的药物及结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后,病情很快就有所好转。”董介正医生说,但大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经常刷微信朋友圈隐藏着刷出抑郁症的极大风险。他最近也在门诊中观察,发现一次门诊30位抑郁症患者中,竟有6人有刷朋友圈成瘾的倾向。

    性格敏感易嫉妒的人要少刷朋友圈

    其实,对于社交媒体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匹兹堡大学科技与健康系资深教授、媒体研究中心主任Brian A. Primack有过调查研究,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和抑郁症之间有着明显且直接的联系。

    比如,一周内访问社交媒体频率高的受访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频率低的受访者的2.7倍。

    而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受访者,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少的同龄人的1.7倍。

    研究者们还特别讲到社交媒体的危害之一,即暴露于社交媒体上高度理想化的“同龄人生活”,会导致妒忌心的膨胀,并错误地以为其他人都过着更快乐、更加成功的生活。

    董介正医生认为,这正恰到好处地点出了刷朋友圈的危害,有些人容易将人家在朋友圈晒的幸福放大,看到一顿大餐以为人家顿顿是大餐,一次旅游以为是人家经常去旅游,看着,比较着,无意间就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自卑郁闷感便油然而生。

    所以,董介正医生想劝年轻人一句,微信朋友圈“有毒”,少刷更有益身心健康,尤其是那些性格敏感或是本身有抑郁倾向的人,更有必要远离朋友圈。(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徐康)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周玲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