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养生小常识get起来
今天进入“冬至”节气,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那么,冬至如何养生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冬至来临 如何养生看这里
1、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
2、冷水洗脸
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早上会选择用热水洗脸,事实上,清晨冷水洗脸不仅能让人变得清醒、精神振奋,还可以预防冬季外出冷空气侵袭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结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则效果更佳。
3、热水泡脚
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4、常晒太阳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冬季养生,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顺应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5、温水洗澡
冬季少洗澡多保湿,可避免乏脂性湿疹。洗澡时尽量用温水,避免过烫。一般油性皮肤的人在冬季一周洗两次澡即可,干性皮肤的人一周洗一次澡为佳,最好少用或不用肥皂、沐浴露等,洗完澡后要擦保湿霜。
6、穿衣适温
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摄氏度,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7、定时开窗
天气寒冷,很多人不愿开门开窗,加之现在家庭安装的空调越来越多。在空调房间内,往往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流通不良。同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还可能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此,需定期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的滋生。
冬至饮食养生还需注意三“补”
1、温补类食物
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2、平补类食物
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3、滋补类食物
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华龙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