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硬化患者:血压太低反而更容易中风

来源:广州日报2017-08-21

    尽管秋天已“上线”多日,但全国各地的高温模式还没有“下线”。每年的高温季节,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高温天气,如何稳定血压、养护血管、预防中风?万一发生中风,怎么做才能给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日前,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堂再次聚焦稳血压、保血管、防中风的话题,邀请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和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副教授上线微课堂,讲解高温天气下如何稳血压、养血管、防中风。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追求低血压,动脉硬化严重的老人,血压太低,也容易引起中风。

    养护血管

    高温天气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高温天气为何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解释,首先,高温天气里,人体更容易缺水,在体内缺水的时候,血液就会发生黏稠,这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病人就特别容易发生脑血管的堵塞。

    其次,在高温天气里,人们通常待在空调房里,空调房与外面的温差很大,当人们从气温比较低的环境转换到气温较高的环境,血管的收缩扩张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脑血管发病。

    第三,人们在高温天气里通常睡眠欠佳,导致精神紧张,血管痉挛,因此,这样的天气,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会比平常天气高。

    注意!养护血管切不可运动过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护血管呢?高聪介绍,除了药物和医生的干预,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首先要均衡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脂肪和盐分;第二,保证充足睡眠;第三,适当运动也很关键,但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有些中老年人朋友在朋友圈里晒运动记录,还有的每天走三四万步,这就有点‘过分’了。中老年人最好进行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如走路、打乒乓球、游泳”。第四,保持好心情,避免压力和负面情绪。

    “养护血管,还需要注意对血管疾病的筛查。”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副教授介绍,现在的检查手段已经非常完善了,全脑动脉的造影可以完全反映脑血管情况,查出病因,对症下药,就可以做到有效的干预。“建议先从无创检查做起,有需要的患者再进行有创检查。”他强调,有过脑梗病史的病人一定要做好长期观察,避免卒中再次发生。服药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理的药量,一般要终身服用。

    稳定血压

    老年人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高聪认为,高血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比如,高血压不仅会侵犯脑血管,会引起脑出血、脑动脉硬化,它还会引起心血管事件、肾动脉硬化,等等。

    稳定血压切忌听信偏方

    高聪指出,高温天气要稳定血压,首先要更加注意做好血压监测,除了要增加量血压的次数,还要注意测量血压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家里测量血压,应采用肘关节测血压,血压计要放在肘关节以上与心脏相平的位置。测血压前休息15~20分钟,不要在运动时、心情波动时测量。如果血压两次测试差别较大,可休息15分钟后再测,两次测量结果差别如果不超过15毫米汞柱,就不用再测了。

    其次,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注意根据身体情况,结合医嘱及时调整药物。“血压偏高时要适量增加用量,血压偏低时要适当减少用量,这样才能对血压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务必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血压的标准、血压的分级进行长期的用药治疗,而不是听信偏方,在家自己煮药水喝。”高聪强调,降脂、降压、降糖、降尿酸都是一样的道理,要终身服用药物控制,以免病情复发。

    饮食上应低盐、低脂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稳定血压?高聪认为,首先要低盐、低脂;其次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高血压病人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g(大概3小勺),尽量减少外出吃饭。有些病人的降压措施不科学,比如喝老火靓汤,老火汤含嘌呤高,易加重痛风。

    “罗布麻茶可以少量喝,但不主张喝太多,喝太多,导致血压低于正常值也不好。”高聪特别指出,老年人血压不是越低越好,夏季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反而要留意血压偏低的情况,低血压也容易导致中风、晕厥摔倒,容易发生心梗。

    此外,高血压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高温天气尤其要注意休息,减少外出暴晒。

    针对许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喜好喝茶的习惯,姬云翔提醒,喝茶要谨慎,尤其是浓茶。茶碱对降压有一定作用,但是浓茶里的咖啡碱等兴奋血管的成分对稳定血压有影响,因此,只宜适量喝些淡茶。

    血压控制在多少才合适

    老年人的血压究竟控制在多少才合适呢?高聪介绍,按照2016年美国的降压标准来看,50~60岁之间的老人,血压控制在140~85mmHg就可以了;60~70岁之间的老人血压如果不是经常超过150~85mmHg,不需要服药的;7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严重的老人,血压低于160mmHg反而更容易引起中风。

    当然,这些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调整药物,还要看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是否肥胖等方面的问题,要综合评估。

    高聪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治疗,而不是在网上搜索资料,盲目“自己看病”,这是对自己的健康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更不要“别人吃什么药见效,我就吃什么药”。

    预防中风

    “三高”、肥胖、吸烟酗酒是高危因素

    高聪介绍,导致中风的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有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等。不可控因素有年龄、种族以及天气冷热等自然环境。“比如,相对于白种人,黄种人脑出血的发病率更高,又比如,高龄也是中风的高危因素”。

    “不可控因素的发生是不能避免的。”高聪说,但可控因素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比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减肥、控酒戒烟等,都可有效预防中风。

    高聪介绍,从导致中风的因素也可以看出,中风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高血压病人群、高血脂人群、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长期吸烟酗酒人群等。

    治疗中风

    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窗为3小时

    现在网上流传着各种处理中风的偏方,例如滴血、扎手指等等。高聪表示,中风后,应抓紧时间到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进行抢救,不要在家里“瞎等”,也不要乱用“偏方”,谨记“时间就是大脑”。

    高聪还提醒,在家中等待救护车时,应该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同时观察病人口腔鼻腔有无异物,避免窒息,切记不要在病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强行灌药,这容易导致不可逆的恶性后果。此时家属不要慌张,拨打120时要将病人的情况交代清楚,有无偏瘫、呼吸困难等,便于接线人员做出判断,将患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帖子,是说澳洲在中风急救技术的领域有了“逆天突破”,称他们发明了一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能在患者中风的24小时后进行治疗。

    高聪表示,其实这只是一种机械取栓术,在国内早已经普及。专家还说,发生中风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3小时,病人身体情况良好的可以扩展到4.5小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只能动脉取栓。

    姬云翔介绍,机械取栓术属于神经血管内治疗的一个技术。机械取栓大大延长了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时间,对合适的病人来讲,前循环时间窗延长到8小时,后循环时间窗延续到24小时,能够改善预后,从而挽救患者的一些功能以及生命。

    中风治疗我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姬云翔介绍,中风前兆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方面的症状。缺血性中风前兆看是否有“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出血性中风前兆看是否有剧烈疼痛。大部分病人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中风发生后,一般需要神经内科和外科的综合治疗。高聪介绍,在内科治疗方面,中风的急性期,通常需要使用静脉溶栓的药物,当静脉溶栓或者动脉取栓结束治疗后,还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和降脂的他汀类药物以及神经类的药物。

    在外科手术方面,姬云翔说,我国在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个别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缺血性中风事件救治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治。“这是缺血性中风治疗最重要的一点。”他说,如果病人在转运途中或者对该病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延误,超过了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就需根据病人缺血的面积、缺血的大小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外科干预。

    医学指导

    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

    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副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李津 实习生张生婷、吴美芬 通讯员许咏怡

 

>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动脉硬化患者:血压太低反而更容易中风

2017-08-21 06:05:43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 每年的高温季节,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高温天气,如何稳定血压、养护血管、预防中风?

    尽管秋天已“上线”多日,但全国各地的高温模式还没有“下线”。每年的高温季节,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高温天气,如何稳定血压、养护血管、预防中风?万一发生中风,怎么做才能给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日前,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堂再次聚焦稳血压、保血管、防中风的话题,邀请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和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副教授上线微课堂,讲解高温天气下如何稳血压、养血管、防中风。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追求低血压,动脉硬化严重的老人,血压太低,也容易引起中风。

    养护血管

    高温天气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高温天气为何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解释,首先,高温天气里,人体更容易缺水,在体内缺水的时候,血液就会发生黏稠,这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病人就特别容易发生脑血管的堵塞。

    其次,在高温天气里,人们通常待在空调房里,空调房与外面的温差很大,当人们从气温比较低的环境转换到气温较高的环境,血管的收缩扩张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脑血管发病。

    第三,人们在高温天气里通常睡眠欠佳,导致精神紧张,血管痉挛,因此,这样的天气,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会比平常天气高。

    注意!养护血管切不可运动过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护血管呢?高聪介绍,除了药物和医生的干预,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首先要均衡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脂肪和盐分;第二,保证充足睡眠;第三,适当运动也很关键,但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有些中老年人朋友在朋友圈里晒运动记录,还有的每天走三四万步,这就有点‘过分’了。中老年人最好进行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如走路、打乒乓球、游泳”。第四,保持好心情,避免压力和负面情绪。

    “养护血管,还需要注意对血管疾病的筛查。”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副教授介绍,现在的检查手段已经非常完善了,全脑动脉的造影可以完全反映脑血管情况,查出病因,对症下药,就可以做到有效的干预。“建议先从无创检查做起,有需要的患者再进行有创检查。”他强调,有过脑梗病史的病人一定要做好长期观察,避免卒中再次发生。服药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理的药量,一般要终身服用。

    稳定血压

    老年人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高聪认为,高血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比如,高血压不仅会侵犯脑血管,会引起脑出血、脑动脉硬化,它还会引起心血管事件、肾动脉硬化,等等。

    稳定血压切忌听信偏方

    高聪指出,高温天气要稳定血压,首先要更加注意做好血压监测,除了要增加量血压的次数,还要注意测量血压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家里测量血压,应采用肘关节测血压,血压计要放在肘关节以上与心脏相平的位置。测血压前休息15~20分钟,不要在运动时、心情波动时测量。如果血压两次测试差别较大,可休息15分钟后再测,两次测量结果差别如果不超过15毫米汞柱,就不用再测了。

    其次,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注意根据身体情况,结合医嘱及时调整药物。“血压偏高时要适量增加用量,血压偏低时要适当减少用量,这样才能对血压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务必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血压的标准、血压的分级进行长期的用药治疗,而不是听信偏方,在家自己煮药水喝。”高聪强调,降脂、降压、降糖、降尿酸都是一样的道理,要终身服用药物控制,以免病情复发。

    饮食上应低盐、低脂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稳定血压?高聪认为,首先要低盐、低脂;其次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高血压病人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g(大概3小勺),尽量减少外出吃饭。有些病人的降压措施不科学,比如喝老火靓汤,老火汤含嘌呤高,易加重痛风。

    “罗布麻茶可以少量喝,但不主张喝太多,喝太多,导致血压低于正常值也不好。”高聪特别指出,老年人血压不是越低越好,夏季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反而要留意血压偏低的情况,低血压也容易导致中风、晕厥摔倒,容易发生心梗。

    此外,高血压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高温天气尤其要注意休息,减少外出暴晒。

    针对许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喜好喝茶的习惯,姬云翔提醒,喝茶要谨慎,尤其是浓茶。茶碱对降压有一定作用,但是浓茶里的咖啡碱等兴奋血管的成分对稳定血压有影响,因此,只宜适量喝些淡茶。

    血压控制在多少才合适

    老年人的血压究竟控制在多少才合适呢?高聪介绍,按照2016年美国的降压标准来看,50~60岁之间的老人,血压控制在140~85mmHg就可以了;60~70岁之间的老人血压如果不是经常超过150~85mmHg,不需要服药的;7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严重的老人,血压低于160mmHg反而更容易引起中风。

    当然,这些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调整药物,还要看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是否肥胖等方面的问题,要综合评估。

    高聪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治疗,而不是在网上搜索资料,盲目“自己看病”,这是对自己的健康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更不要“别人吃什么药见效,我就吃什么药”。

    预防中风

    “三高”、肥胖、吸烟酗酒是高危因素

    高聪介绍,导致中风的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有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等。不可控因素有年龄、种族以及天气冷热等自然环境。“比如,相对于白种人,黄种人脑出血的发病率更高,又比如,高龄也是中风的高危因素”。

    “不可控因素的发生是不能避免的。”高聪说,但可控因素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比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减肥、控酒戒烟等,都可有效预防中风。

    高聪介绍,从导致中风的因素也可以看出,中风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高血压病人群、高血脂人群、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长期吸烟酗酒人群等。

    治疗中风

    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窗为3小时

    现在网上流传着各种处理中风的偏方,例如滴血、扎手指等等。高聪表示,中风后,应抓紧时间到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进行抢救,不要在家里“瞎等”,也不要乱用“偏方”,谨记“时间就是大脑”。

    高聪还提醒,在家中等待救护车时,应该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同时观察病人口腔鼻腔有无异物,避免窒息,切记不要在病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强行灌药,这容易导致不可逆的恶性后果。此时家属不要慌张,拨打120时要将病人的情况交代清楚,有无偏瘫、呼吸困难等,便于接线人员做出判断,将患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帖子,是说澳洲在中风急救技术的领域有了“逆天突破”,称他们发明了一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能在患者中风的24小时后进行治疗。

    高聪表示,其实这只是一种机械取栓术,在国内早已经普及。专家还说,发生中风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3小时,病人身体情况良好的可以扩展到4.5小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只能动脉取栓。

    姬云翔介绍,机械取栓术属于神经血管内治疗的一个技术。机械取栓大大延长了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时间,对合适的病人来讲,前循环时间窗延长到8小时,后循环时间窗延续到24小时,能够改善预后,从而挽救患者的一些功能以及生命。

    中风治疗我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姬云翔介绍,中风前兆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方面的症状。缺血性中风前兆看是否有“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出血性中风前兆看是否有剧烈疼痛。大部分病人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中风发生后,一般需要神经内科和外科的综合治疗。高聪介绍,在内科治疗方面,中风的急性期,通常需要使用静脉溶栓的药物,当静脉溶栓或者动脉取栓结束治疗后,还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和降脂的他汀类药物以及神经类的药物。

    在外科手术方面,姬云翔说,我国在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个别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缺血性中风事件救治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治。“这是缺血性中风治疗最重要的一点。”他说,如果病人在转运途中或者对该病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延误,超过了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就需根据病人缺血的面积、缺血的大小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外科干预。

    医学指导

    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

    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副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李津 实习生张生婷、吴美芬 通讯员许咏怡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凌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