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一言不合就动手父母该怎么办?

来源:广州日报2017-12-07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林惠芳)东东才3岁,但脾气很大,一不顺心意就大喊大叫、挥拳踢脚的,或者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合就用力推人、打人。妈妈为此苦恼不已:问题出在哪儿?该怎么好好引导他呢?

    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些宝宝可能会出现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推人或乱扔东西砸人等“暴力行为”。面对小宝宝的这些行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提醒家长要仔细观察,分清原因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

    1.发泄焦虑不安的情绪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但在面对内心积压的负性情绪时,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排解方式。相对来说,成人会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任其爆发。但孩子不同,他们还太小,不懂如何更好地去疏导内心积压的这股负性情绪。当这些焦虑与不安等负性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家长及时的帮助时,他们便会演变为暴力行为,如打人、砸玩具等。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在出现焦虑与不安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安抚。

    2.为了吸引别人注意

    有些宝宝表达能力还比较弱,无法说清楚自己的诉求,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心急之下可能会通过比较大的肢体动作,如推人、打人等,让别人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建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告诉他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过暴力的动作去引起别人的注意,日常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以为只是普通的打闹

    有些宝宝他一开始打人可能只是无意识的一个行为,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纠正,默许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比如对宝宝的打人行为抱着嬉笑的态度等,会给宝宝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以为这种行为爸爸妈妈是容许的,看到父母在笑甚至以为这样做“还会让爸爸妈妈开心”。

    建议:面对宝宝的这种无意识的暴力行为,家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摆正立场,明确制止,告诉宝宝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容许。

    4.过分宠溺孩子

    有些家长太过宠溺孩子,在宝宝得不到满足大喊大叫或乱砸东西时,父母或爷爷奶奶会没有原则地去满足孩子,以期能马上终止这种吵闹。宝宝屡试不爽之后,觉得这招好用,于是每次在得不到满足时便使出这个“大招”。

    建议: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要有一定的原则,在宝宝得不到满足大喊大叫或乱砸东西时,不能一味妥协,让其轻易“得手”。

    5.树立不良的榜样

    幼儿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些宝宝的“暴力行为”跟家长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平时家长常以打骂的“暴力”方式管教孩子,无形中可能给宝宝传达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通过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于是,当宝宝碰到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可能会采取“暴力手段”。

    建议:不想要自己家的宝宝成为小小“暴力狂”,家长平时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

    6.暴力元素的不良影响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电视、电影、游戏……各种电子产品随手可及。很多宝宝才两三岁就能很熟练地操作各种电子产品。但是他们年龄还太小,不懂如何鉴别动画片、游戏等内容的好坏。如果家长不给予一定的引导,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可能接触到暴力元素的内容,甚至可能潜移默化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建议:宝宝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无论是看动画片还是打游戏,家长最好能在一旁观察、引导,不要让其接触不良的暴力信息。

 

>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孩子一言不合就动手父母该怎么办?

2017-12-07 06:05:35 来源: 0 条评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林惠芳)东东才3岁,但脾气很大,一不顺心意就大喊大叫、挥拳踢脚的,或者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合就用力推人、打人。妈妈为此苦恼不已:问题出在哪儿?该怎么好好引导他呢?

    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些宝宝可能会出现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推人或乱扔东西砸人等“暴力行为”。面对小宝宝的这些行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提醒家长要仔细观察,分清原因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

    1.发泄焦虑不安的情绪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但在面对内心积压的负性情绪时,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排解方式。相对来说,成人会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任其爆发。但孩子不同,他们还太小,不懂如何更好地去疏导内心积压的这股负性情绪。当这些焦虑与不安等负性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家长及时的帮助时,他们便会演变为暴力行为,如打人、砸玩具等。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在出现焦虑与不安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安抚。

    2.为了吸引别人注意

    有些宝宝表达能力还比较弱,无法说清楚自己的诉求,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心急之下可能会通过比较大的肢体动作,如推人、打人等,让别人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建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告诉他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过暴力的动作去引起别人的注意,日常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以为只是普通的打闹

    有些宝宝他一开始打人可能只是无意识的一个行为,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纠正,默许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比如对宝宝的打人行为抱着嬉笑的态度等,会给宝宝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以为这种行为爸爸妈妈是容许的,看到父母在笑甚至以为这样做“还会让爸爸妈妈开心”。

    建议:面对宝宝的这种无意识的暴力行为,家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摆正立场,明确制止,告诉宝宝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容许。

    4.过分宠溺孩子

    有些家长太过宠溺孩子,在宝宝得不到满足大喊大叫或乱砸东西时,父母或爷爷奶奶会没有原则地去满足孩子,以期能马上终止这种吵闹。宝宝屡试不爽之后,觉得这招好用,于是每次在得不到满足时便使出这个“大招”。

    建议: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要有一定的原则,在宝宝得不到满足大喊大叫或乱砸东西时,不能一味妥协,让其轻易“得手”。

    5.树立不良的榜样

    幼儿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些宝宝的“暴力行为”跟家长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平时家长常以打骂的“暴力”方式管教孩子,无形中可能给宝宝传达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通过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于是,当宝宝碰到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可能会采取“暴力手段”。

    建议:不想要自己家的宝宝成为小小“暴力狂”,家长平时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

    6.暴力元素的不良影响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电视、电影、游戏……各种电子产品随手可及。很多宝宝才两三岁就能很熟练地操作各种电子产品。但是他们年龄还太小,不懂如何鉴别动画片、游戏等内容的好坏。如果家长不给予一定的引导,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可能接触到暴力元素的内容,甚至可能潜移默化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建议:宝宝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无论是看动画片还是打游戏,家长最好能在一旁观察、引导,不要让其接触不良的暴力信息。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凌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