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这些常见急救小常识要学起来
今天是第19个“世界急救日”(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急救小常识需要我们学习呢?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心肺复苏
第一步,施救者应在10秒钟之内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用双手拍被抢救者的肩膀,并在患者左右耳大声呼喊,以防患者因左耳或右耳失聪无法听到呼叫声。同时应检查被救者有没有呼吸和脉搏。
第二步,如果发现被救者意识丧失,施救者应大声呼救,让周围人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要重点说明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的具体位置及发生了什么情况等。
第三步,将被救者移动到安全位置,摆放至仰卧体位,方便开展心肺复苏急救。
第四步,正确进行急救。用掌根按住患者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靠身体的力量垂直按压胸廓,按压深度为5到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到120次。每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连续5个循环后,判断被救者是否恢复心跳和呼吸。如果没有效果,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赶到。
二、溺水
1、检查溺水者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大声呼唤等方法判断溺水者是否丧失意识,若溺水者对以上做法无反应,说明其已失去意识,可通过对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并注意检查其呼吸和心脏搏动情况。
2、检查呼吸、心搏
可以通过平扫方法观察溺水者胸部是否有起伏,若没有起伏可判定其为呼吸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应继续对溺水者的心搏进行检查,因为溺水者往往呼吸丧失但存在心搏。当溺水者的颈部没有搏动时,则可判定溺水者心脏停搏,这时需马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3、检查创伤
溺水者往往会因水情较为复杂或水中杂物等多种因素受到伤害,因此,在溺水者上岸后,应对其创伤进行检查。将溺水者置于平卧体位,通过询问、观察、按压、触摸等方法进行检查。
三、骨折
1、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2、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3、简单固定
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5、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