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健康小屋”正式上线 检测+服务一站式诊疗
据了解,此次“健康小屋”是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和重庆市财政局的指导、支持下,由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联合黄桷坪街道九龙湾社区居委会建设,这个小屋意在通过先进的设备+互联网平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康健服务,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健康小屋。黎名摄
目前,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二级医院作为支撑点的健康小屋站点。
健康小屋为社区打造全新健康驿站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家庭和谐,社会繁荣,关注社区居民健康权益,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主体的社区居民需要自身不懈努力。同时,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健康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健康小屋”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管理的全方位需求。
“健康小屋”是根据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现实需求,将传统的医生管理病人模式转变成医患结合、病人自助参与的新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贴切、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健康数据系统,把惠民、便民做实、做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公平性;提高社区居民对自身重要健康指标的知晓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发现率、管理率和干预能力,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健康小屋启动仪式现场。黎名摄
当天,在九龙湾社区,人气十足,热闹非凡。启动仪式上,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院长廖肇州致辞,对健康小屋成立的初衷及意义进行了表述。“‘健康小屋’的出现就是为了增强居民健康生活指数,保障我们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让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管理自己的健康,让‘健康小屋’成为居民身边的‘家庭医生’,这就是搭建“健康小屋”的初衷。”廖肇州表示,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我们就住在小区,随时为大家服务。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院长廖肇州致辞。黎名摄
现场看到,测血压、骨密度、心血管等仪器前,都围满了附近的居民。面对踊跃检测的居民,老年人舍不得花钱,又怕麻烦,健康意识淡薄,常常是小病拖成了大病。
“小病不治,大病吃苦”,“一个病人,十个罪人”,“‘健康小屋’,就是不仅要治小病,而且要治未病,力争改变社区居民的健康理念。”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庞利娟说,有的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每次上医院检测的数据没有保存下来,单次的数据难免存在偶然性,不能全面地反映患者近段时间的身体状况。而通过这种智能化、一体化的体检设备,可以将历史数据长久保存,方便医生在诊断时做出更准确、更全面的判断,也便于对居民进行健康干预工作。
“预防投入一块钱等于节约医疗费用8-10块钱,而80%的医疗费用都是用于人死亡之前,所以预防疾病往往是最重要的。”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宋捷科长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健康小屋的项目能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同时,“健康小屋”每周一、三、五下午都会有医院专家接待前来咨询的居民,同时定期提供健康体检、养生讲座、康复辅导等医护服务。
智能化设备为居民提供精准健康管理
在九龙湾社区“健康小屋”,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居民参加免费体检。“阿姨,输入健康档案唯一编号后就可以进行动脉硬化检测、超声骨密度检测和人体成分分析。”“健康小屋”里,一排排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整齐排放,居民们一大早就开始排队,准备体验一次“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服务。
正在检测骨密度的张大妈说:“这样的健康小屋很新奇,也方便了我们,我们打心眼儿高兴,现在人们不缺吃、不缺穿,就怕生病。有了这样一个‘健康小屋’,我们以后隔三差五就可到这儿看看,能增长健康知识,还能查一下身体状况,及早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真方便啊。”给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点个赞。
医护人员为老人检查骨密度。黎名摄
“我有时感觉自己胸闷不舒服,听说这里搬来一个‘健康小屋’我和老伴特意一大早下来看看这个小屋长啥样,顺便给自己做个全身检查。”今年89岁的李大爷说,他家就住在九龙湾社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大爷正在测试自己的的心血管功能,“随时都可以过来检查,感觉多了一重健康保障,很方便,也很安心。”李大爷说。
据了解,“健康小屋”里有6套设备,可对居民进行身高、体重、BMI(体重指数)、体型、心率(脉率)、心电、体温、基础代谢率、血压、随机和空腹血糖、血氧饱和度、血尿酸、血脂、骨密度、人体水分和脂肪含量、动脉硬化度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
在“健康小屋”前台,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创建健康档案。“您需要先扫描二代身份证登录我们健康管理系统,再通过扫描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站”微信二维码并关注我们健康管理站的公众号,我们就会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创建健康档案,这个健康档案的编号就是只属于您的唯一编号,以后可以凭这个号码体检,或者查询您的健康档案。”李林玲副主任护师对前来咨询的居民解释说。
医护人员为老人创建健康档案。黎名摄
“我今年33岁,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棒,今天可得好好测一测。”王女士说。她正在为自己做人体成分分析。十几秒的时间,身体脂肪含量,肌肉含量,蛋白质含量这些数据都实时传到了她手机上。
检测之后,智能化的体检设备会同步储存并分析检查结果,居民可以扫描“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站”微信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录入身份证号码,将微信绑定到健康管理系统,随时随地通过微信查询自己的健康报告。同时数据通过移动医疗信息系统传输至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医院将发挥二级医院专业医疗团队的优势,通过数据分析对居民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若患者需要就医服务时,医护人员可对患者的历史生理指标和健康数据进行查阅、分析,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守护居民健康 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健康小屋作为网络医院的服务终端,将社区居民纳入健康管理范围,承接患者院前、院后健康指标监测和慢病管理任务;督促患者严格遵从医嘱;动员呼吁社区居民自愿参与自我健康管理。
驻站医护人员充当健康守门员,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建立健康档案、多维度健康风险分析、个性化健康建议、实时健康数据反馈与预警、健康指导意见的执行、反馈与修正等,真正达到从医疗到健康管理的闭环,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增强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健康小屋”的实施,既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疾病筛查、疾病预防、慢性疾病管理控制、疾病康复与居民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又促使群众提高了健康意识、养成了慢病管理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自发参与、自主健康、自我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
庞利娟主任给老人分析体检报告。黎名摄
廖肇州认为:“此次成立‘健康小屋’,不仅是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基层,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更是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障,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数据实行动态管理,让‘健康小屋’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员。”
开启医疗养护新模式 积极创建三级老年病医院
2016年4月,经市编办审批同意,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增挂“重庆市老年病医院”牌子,同年医院成功创建“国家(市)级敬老文明号”单位。医院正打造重庆市老年康复养护中心,同时承担黄桷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和工作,以专业的医疗团队为依托,针对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争取创建成为重庆知名的,集医疗、康复、养护为一体的三级老年病医院。
我国目前养老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针对“居家养老”,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融入养老服务过程中,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来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利用“健康小屋”场地有效服务于社区居民,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帮助老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和健康管理,为子女管理老人健康、尽孝心提供有效渠道。
老人正在做血压检测。黎名摄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坚持开展“一帮一”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空巢老人送温暖;制订老人就医优惠政策,为老年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深入社区和家庭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贫困老人开展结对帮扶;与辖区政府联合建设“银发公园”,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和 2 家一级医院、5家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立医疗养老联合体;与职业技能鉴定所合作,打造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为全市养老机构培训和输送合格的、持证上岗的照护人员,改善全市老年人的养老感受,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生活。
文/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