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机睡觉、精神压力大是年轻人听力受损高危因素
近日,一组世卫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引发关注:近50%的12-35岁人群(或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此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阅读量已达2.8亿。网友表示,年轻人别担心头发了,你都要聋了!
经记者查阅世卫组织官网信息发现,“11亿人面临听力损失风险”为2015年2月27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造成,也可能由服用致耳毒性药物、暴露于过量噪音造成,如枪声或大爆炸声,都可能损伤听力。年轻人必须知道:听力一旦丧失,无法恢复。
戴耳机睡觉十分危险
噪声是导致听力受损的的重要原因,而娱乐性噪声正日益成为造成年轻人听力损伤的一大“杀手”。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毕青玲就在门诊时就遇到年轻人一晚上戴着耳机睡觉,并且声音很大,造成了“噪声性聋”。毕青玲表示,“噪声性聋”是一种暂时性聋,会恢复一部分听力,但长时间高音量听耳机会产生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崔勇表示,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人经常出没于KTV、酒吧等娱乐场所,长时间处于音乐音量过高的噪声环境中,也会对听力产生极大损伤。
突发性耳聋在门诊中更为常见
崔勇表示,噪音性耳聋其实是“温水煮青蛙”,患者一般不易发现。在门诊中更为常见的是突发性耳聋,崔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精神压力大、长时间熬夜是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
毕青玲也表示,一般一到考研前后,来门诊中就诊的大学生就会变多,医生在门诊中的体验也是近几年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增加。我国目前还没有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流行病调查数据,我国最近发布的《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引用了一些国外的数据,其中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000-25000例。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崔勇解释说,我们身体的很多地方会潜伏着很多病毒,在精神压力变大,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就会繁殖释放,由此产生的毒素会破坏毛细胞产生突发性耳聋。这种突发性耳聋,如果不治疗,除了一小部分人可以自愈,大部分人就会永久失去听力了。
药物中毒也会耳聋,隐蔽性耳聋需谨慎
药物中毒也会造成耳聋,一些患者对药有特殊的敏感性而造成的耳聋,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类使用药物更加规范,这种情况已经大幅度减少。
隐蔽性耳聋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崔勇介绍,隐蔽性耳聋的病因是由于内耳的毛细胞与纤维之间连接的突触遭到破坏。隐蔽性耳聋患者表现为可以听到正常声音,但在噪声环境中,对声音的辨识产生困难。因隐蔽性耳聋很难被检查出来,往往被人们忽略,但是长时间会造成人听力下降。崔勇表示,从国外数据看,现在隐蔽性耳聋的发病率并不低。(健康中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
实习生 李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