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处理不当,小心失聪!
在炎炎夏日,游泳、戏水是大家喜欢的消暑方式,而耳朵进水是游泳活动时经常发生的现象。面对耳朵进水,人们通常会习惯性地使用工具将水排出来,可是不正确的掏耳方式很容易损伤敏感的外耳道皮肤和鼓膜,那么究竟哪些方式才能让耳朵中的水正确排出,又不伤耳朵呢?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耳朵进水的危害
1. 听力减退当外界的声波进入耳朵与鼓膜相遇时,鼓膜就会产生振动。声波强,鼓膜振动大;声波弱,鼓膜振动小。鼓膜将这种振动信号一直往里输送,通过内耳直到大脑,人才能听见声音。耳朵里进了水,正好挡住了声波的去路,声波进不去,不能使鼓膜振动,或者进去的声波因为受到阻挡变弱了, 鼓膜振动很小, 自然就听不清声音了。
2.耳鸣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水声。
3.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4.发炎引起耳朵发炎,甚至转化为中耳炎。有的中耳炎患者会有耳朵流脓的情况。
耳朵进水怎么办
1.耳朵进水后用头偏向一侧,跳一跳让水自然流出来。
2. 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均可使外耳道皮肤活动或改变积水的位置,使水从外耳道口流出。
3. 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即可逐渐把水吸出。若身边暂时没有细棉签,也可临时用清洁的纸巾代替,把纸巾捻成细条状,缓慢探入外耳道,遇水后可逐渐吸出积存的水。
4.如果还未缓解,建议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异常。
如何预防耳朵进水
1.在游泳之前应该做好准备活动,做一些拉伸运动,活动一下身体的肌肉组织,这样就能避免再游泳的时候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而这些意外的情况往往会容易造成耳朵进水。
2.游泳前要作好检查。外耳道有耵聍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进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3.在洗澡的时候,如果怕自己耳朵进水的话,则可以脱脂棉塞塞紧外耳道,这样就可以防止耳朵进水了。
4.游泳后应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的手掌轻轻拍打头部,就可将水排出。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5. 在进入泳池的时候也要注意姿势和方法,对于游泳经验比较少的人士来说,避免用跳水的方式进入泳池,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耳道受到一定的冲击时,使水进入到耳道当中。(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