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血糖监测十分重要,这不光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自身血糖的控制情况,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也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的全貌。
不同时间的血糖的有什么意义?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执行率,我们首先要知道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空腹血糖
首先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可以反映前一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第二天清晨,还可以间接反映自身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餐前要空腹8-10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晚餐以后尽量不要进食。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进行运动等等。
餐前血糖
其次是餐前血糖。餐前血糖指的是早餐前和中餐前的血糖,餐前血糖可以用来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药)的剂量。
餐后2小时血糖
再者是餐后2小时血糖。这包括早/中/晚吃第一口饭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
这可以反映饮食控制和用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还可以间接反映进餐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从而出现餐后高血糖的现象。
睡前血糖
最后是睡前血糖。睡前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血糖的控制能力。同时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病人科学加餐。
随机血糖
除此之外,还有随机血糖。这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包括我们的很多病人在门诊的时候已经进食,这时候就要测一次随机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者明显高血糖时要随时监测。
凌晨3点的血糖
在必要时,还可以监测凌晨3点的血糖,这有助于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看看究竟是由于降糖药物不足还是由于胰岛素过量导致的的“苏木杰现象”。还是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黎明现象”等等。
如何判断自己的血糖是否达标?
说完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意义,我们接着来说说如何判断您的血糖是否达标。
标准血糖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一般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这是一个基本控制水平。临床上还会根据病人年龄以及危险因素来分层。
老年糖尿病者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求会宽松一点,一般老年患者空腹不超过8mmol/L,餐后不超过10mmol/L,另外要注意低血糖风险。
年轻糖尿病者
对于年轻患者,控制目标会严格一点,空腹6.1mmol/L以下,餐后8.0mmol/L以内。
妊娠糖尿病者
对于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又更加严格一点,既要保证母体的能量供应,又要降低胎儿的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要求在3.3-5.1mmol/L,餐后1小时不超过7.8mmol/L,餐后两小时控制在6.7mmol/L以内。
(本文作者系武警重庆总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廖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