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61|@新手爸妈,重视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
在人们的印象中,耳聋是一种会遗传的疾病,如果父母听力是健康的,那生下来的孩子多半也没有问题。可事实上,也有一些父母听力正常,孩子却一出生就患上耳聋的。
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尤为重要。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关爱新生儿的听力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
本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姚红兵,将带大家走近新生儿听力筛查课堂。
>>专家简介

姚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医师学会儿科分会儿童耳鼻喉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耳鼻喉科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变态反应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委员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耳鼻咽喉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过敏性鼻炎,儿童听力学。

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每年新增约1000万新生儿,其中,每年听力筛查约有6-7万的新生儿存在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千分之1-3(每年3万人),另有千分之3为迟发性耳聋。由此可见,做好早期听力筛查至关重要。
而听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听力和宝宝的语言发育密切相关。听力正常的宝宝一般在4-9月开始咿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最重要阶段。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宝宝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导致聋哑、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问题。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
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是通过耳声发射(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和声阻抗等一些现代的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据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约为1‰~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简单来说,听力筛查就是运用先进的听力检测技术,把疑似有听力问题的宝宝筛选出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3天时应接受专业人员的听力筛查;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应在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
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时未通过,家长就要充分重视,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到指定医院做进一步的复筛。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和复筛时都没有通过,家长应在3个月内携带初筛和复筛报告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到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以确定孩子的听力状况或听力损失程度。
对0-3个月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听性反射来判断其听力。测听用具可选用木鱼、双音响筒(中频)、哨子(高频)或手鼓(低频)等音响玩具。因为人耳对于中频的声音最敏感,所以木鱼或双音响筒可作为首选。
测试房间要保持安静,给声时机最好选择在受试儿处于浅睡眠状态,距测试耳约30厘米处,突然给声(60dB以上),正常听力的受试儿约在2.5秒以内出现听性反射。
表现类型有:双臂突然向内屈曲,即惊跳反射;突然眼睑睁开,为觉醒反射;突然哭叫,为哭叫反射;测试前受试儿眼睑睁开,给声时突然闭目,称为闭目反射,还有吸允反射、呼吸反射等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惊跳反射。
1、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弓形体病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10、机械通气;
11、体外膜给氧;
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损失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姚红兵提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检测和诊断,对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最好能尽早(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社会。(文/吴瑞雪 实习 任兵辉 通讯员/顾典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