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好医“声”丨韩志明:致力于重塑患者生活的希望
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是,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韩志明。

东南好医“声”丨韩志明:致力于重塑患者生活的希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3-31

导语: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爱心,像对待亲人一样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拥有一手过硬的技术,像守护神一样为病人缓解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在重庆市东南医院,医护人员们虽然做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但却用他们执着而坚定的心温暖着他人。为展现重庆市东南医院医护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范,华龙网健康频道特推出东南好医“声”系列报道。

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是,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韩志明。

1

韩志明,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重庆市医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重庆市骨内科学组委员。从事疼痛康复工作十余年,先后到天津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慢性疼痛,如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腰腿痛、肌筋膜炎、骨关节炎、带状疱疹神经痛、CRPS等疾病诊治,擅长偏瘫、截瘫、骨科术后等疾病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电生理检查及诊断。

“韩主任,您又来查房呀?”

“韩医生,我感觉我今天恢复特别好。”

“韩主任快看,我家属会用筷子夹东西吃了!”

这是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韩志明在查房时常常听到的话。每天一早一晚,病房里总能看到韩志明的身影,多年来,只要不外出开会,一天两次查房,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甘为患者去千锤百炼”

出生于农村的韩志明,从小就向往着用医术改变患病人群的生活。“小时候,我的爷爷因脑出血后遗症瘫痪在床,花费了十几万也没能下地走路,我当时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康复这么难?”从那时候起,年少的韩志明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决心要让更多像爷爷那样的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生活。

如韩志明所愿,长大后,他成为了一名康复科医生。2008年,韩志明来到重庆市东南医院,当时医院还只有石坪桥一个院区,环境、设备等尚处于基础阶段。“当时的康复训练刚刚起步,只能做运动康复。”韩志明说,但在当时科主任的带领下,韩志明不断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先后到天津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进修学习,将医院的康复设备、技术和方法渐渐地充实起来。

图片6

从康复评定到制定康复计划,再到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轮椅上站起来,进而可以行走、可以上下台阶……十几年来,东南医院康复科也同患者“共进步”,诊疗范围从神经康复,逐渐扩大到慢性疼痛康复以及风湿免疫病诊治,康复技术能力也从最初的运动康复向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重症康复等方向延伸。

而为了更好地判断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观察治疗后神经肌肉恢复情况,2013年,韩志明进修学习了电生理检查及诊断技术,为康复评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我可以去千锤百炼。”韩志明说。如今,康复科在韩志明的带领下,已成为南岸区唯一一家康复医学科重点专科。

“给患者力所能及的温情”

几年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坐骨神经痛找到了韩志明。老人来的时候已临近下班,做完治疗后因腿打了麻药久久不能行走,韩志明便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交谈中得知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儿子且正在上夜班,韩志明点了两份外卖与老人解决了晚饭。直到晚上23点,老人腿脚恢复知觉后,韩志明主动打车将老人安全送至家中。

长达6个小时的全程陪伴不仅温暖了一位高龄老人独自就医时无助的心,也让上夜班的儿子在岗位上多了一份安心。老人的儿子第二天专程到院感谢韩志明,面对家属的感谢和众人的称赞,“这没什么,帮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的。”这句话是开端,也是无限善意的循环。

图片7

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病人因腰腿疼痛难忍,来到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就诊。老人随身携带的,除了简单的衣物,还有几斤因天气寒冷变得更加沉甸甸的白糕。没有陪护的老人,总是独自在病房、饮食起居孑然一身。善于观察的韩志明注意到了这位连续以白糕作餐食的老人,打听得知老人是五保户,没有子女,此次来看病几乎是带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已经没有更多的钱吃饭。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韩志明和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自发轮流给老人买盒饭,同时担起了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重任。

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逢年过节,科室都会买上丰富的应季美食送给住院的患者,让患者们即使住院也能开开心心地过节。

“责任激发能力,爱我所爱便是动力”

康复科的患者大部分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更容易发生突发状况。为了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科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而作为科主任的韩志明,更是重任在肩。无论是日常看诊中的突发晕倒,还是治疗、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他总能带领科室工作人员沉着冷静应对。

除了一周六天的门诊、查房工作外,科室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几乎占领了韩志明所有的白天时间。“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觉得是责任激发能力,我热爱这份职业,也甘愿付出我所有的精力!”

图片8

下一步,韩志明打算进一步扩大康复科病房规模,并在技术层次上,通过高精尖的设备和专业的康复手段,发展心肺功能康复和产科康复。“让更多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文/王凤 实习 刘卓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东南好医“声”丨韩志明:致力于重塑患者生活的希望

2022-03-31 15:06:07 来源:

导语: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爱心,像对待亲人一样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拥有一手过硬的技术,像守护神一样为病人缓解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在重庆市东南医院,医护人员们虽然做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但却用他们执着而坚定的心温暖着他人。为展现重庆市东南医院医护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范,华龙网健康频道特推出东南好医“声”系列报道。

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是,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韩志明。

1

韩志明,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重庆市医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重庆市骨内科学组委员。从事疼痛康复工作十余年,先后到天津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慢性疼痛,如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腰腿痛、肌筋膜炎、骨关节炎、带状疱疹神经痛、CRPS等疾病诊治,擅长偏瘫、截瘫、骨科术后等疾病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电生理检查及诊断。

“韩主任,您又来查房呀?”

“韩医生,我感觉我今天恢复特别好。”

“韩主任快看,我家属会用筷子夹东西吃了!”

这是重庆市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韩志明在查房时常常听到的话。每天一早一晚,病房里总能看到韩志明的身影,多年来,只要不外出开会,一天两次查房,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甘为患者去千锤百炼”

出生于农村的韩志明,从小就向往着用医术改变患病人群的生活。“小时候,我的爷爷因脑出血后遗症瘫痪在床,花费了十几万也没能下地走路,我当时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康复这么难?”从那时候起,年少的韩志明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决心要让更多像爷爷那样的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生活。

如韩志明所愿,长大后,他成为了一名康复科医生。2008年,韩志明来到重庆市东南医院,当时医院还只有石坪桥一个院区,环境、设备等尚处于基础阶段。“当时的康复训练刚刚起步,只能做运动康复。”韩志明说,但在当时科主任的带领下,韩志明不断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先后到天津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进修学习,将医院的康复设备、技术和方法渐渐地充实起来。

图片6

从康复评定到制定康复计划,再到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轮椅上站起来,进而可以行走、可以上下台阶……十几年来,东南医院康复科也同患者“共进步”,诊疗范围从神经康复,逐渐扩大到慢性疼痛康复以及风湿免疫病诊治,康复技术能力也从最初的运动康复向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重症康复等方向延伸。

而为了更好地判断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观察治疗后神经肌肉恢复情况,2013年,韩志明进修学习了电生理检查及诊断技术,为康复评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我可以去千锤百炼。”韩志明说。如今,康复科在韩志明的带领下,已成为南岸区唯一一家康复医学科重点专科。

“给患者力所能及的温情”

几年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坐骨神经痛找到了韩志明。老人来的时候已临近下班,做完治疗后因腿打了麻药久久不能行走,韩志明便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交谈中得知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儿子且正在上夜班,韩志明点了两份外卖与老人解决了晚饭。直到晚上23点,老人腿脚恢复知觉后,韩志明主动打车将老人安全送至家中。

长达6个小时的全程陪伴不仅温暖了一位高龄老人独自就医时无助的心,也让上夜班的儿子在岗位上多了一份安心。老人的儿子第二天专程到院感谢韩志明,面对家属的感谢和众人的称赞,“这没什么,帮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的。”这句话是开端,也是无限善意的循环。

图片7

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病人因腰腿疼痛难忍,来到东南医院疼痛康复科就诊。老人随身携带的,除了简单的衣物,还有几斤因天气寒冷变得更加沉甸甸的白糕。没有陪护的老人,总是独自在病房、饮食起居孑然一身。善于观察的韩志明注意到了这位连续以白糕作餐食的老人,打听得知老人是五保户,没有子女,此次来看病几乎是带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已经没有更多的钱吃饭。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韩志明和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自发轮流给老人买盒饭,同时担起了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重任。

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逢年过节,科室都会买上丰富的应季美食送给住院的患者,让患者们即使住院也能开开心心地过节。

“责任激发能力,爱我所爱便是动力”

康复科的患者大部分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更容易发生突发状况。为了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科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而作为科主任的韩志明,更是重任在肩。无论是日常看诊中的突发晕倒,还是治疗、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他总能带领科室工作人员沉着冷静应对。

除了一周六天的门诊、查房工作外,科室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几乎占领了韩志明所有的白天时间。“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觉得是责任激发能力,我热爱这份职业,也甘愿付出我所有的精力!”

图片8

下一步,韩志明打算进一步扩大康复科病房规模,并在技术层次上,通过高精尖的设备和专业的康复手段,发展心肺功能康复和产科康复。“让更多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文/王凤 实习 刘卓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凤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