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103丨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的前兆?了解这几点,轻松应对甲状腺结节
导语:2022年4月15-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发布“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专题科普,邀请市内多位肿瘤学科专家共话肿瘤防治相关健康知识。
人体内有一个如蝴蝶般温柔美丽的天使,保护和维持着人体内分泌环境,它就是甲状腺。因形似蝴蝶,犹如盾甲而得名。甲状腺虽小,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是全身新陈代谢的“发动机”,可以制造、储存分泌多种甲状腺激素,用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对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异常将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家里有人患甲状腺癌,自己会不会被遗传?甲状腺癌可以预防吗?今天好医声每日科普邀请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的专家来跟大家聊一聊甲状腺癌的那些事儿!
>>专家简介

张成瑶,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九院口腔医学博士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副主任
任重庆市医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副组长,重庆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中西医结合协会甲状腺疾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重庆市中青年名医获得者。
长期从事头颈肿瘤根治切除和精准修复整形手术。专注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的根治切除和修复重建手术,CAD/CAM技术修复颌骨缺损;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现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肿瘤临床杂志》《肿瘤学杂志》等审稿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超过47分。申请和参与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肿瘤防治科普丛书--头颈部肿瘤》。
甲状腺结节以良性居多 不排除癌变可能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最常见的一种病症,通俗来讲就是甲状腺内部出现的团块状改变,这种肿块可以是良性的,包括各种增生和良性肿瘤,也包括恶性的肿块。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能出现很多个,即所谓多发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通过单纯体检或彩超等检查发现。目前研究表明,在所有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约有85%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结节,剩下约15%为恶性结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性别和年龄
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几乎所有甲状腺疾病,女性的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3倍左右。而在年龄方面,甲状腺癌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是,通常来说,女性以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而男性则为60-70岁。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甲状腺癌患者中,其家族成员中也可同样患此病。约5%~10%的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虽然甲状腺癌是否具有遗传性尚不明确,但如果直系亲属患甲状腺癌,其可能是发病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定期行甲状腺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放射史
放射线的暴露(包括医学原因及核辐射等情况)已被证明是甲状腺癌的明确风险因素。儿童期是否头颈部接受放射线照射尤为关键,具体还取决于接受射线的剂量以及患儿的年龄,总体来说,剂量越大、年龄越小,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也越大。比如,儿童期由于身患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从而接受的放射治疗的患儿,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4.超重及肥胖
随着体重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的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体重正常的人具有更高的患甲状腺癌风险。
5.碘摄入过多或过少
在低碘饮食的地区,甲状腺滤泡状癌似乎更常见。另一方面,高碘饮食也会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近年来也有专家认为,暂没有依据证明碘的摄入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不管怎样,目前我国已在食用盐中添加了碘,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身体所需的足够量的碘。
如果有以上某一个或几个情况,是不是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得甲状腺癌呢?其实不然,具有风险因素并不表示一定会得某种癌症,同样的,拥有一项甚至多项风险因素也不表示未来就一定会发生某种肿瘤。有些人甚至不具备任何一个风险因素,也通过检查发现了甲状腺癌。我们要做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甲状腺癌,应该如何筛查?
彩超对于甲状腺结节筛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检查手段,经济实惠并且没有辐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老百姓甲状腺体检的首选。根据体检报告来看。体检报告的甲状腺彩超TI-RADS,会显示甲状腺结节为哪一类,以此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针对不同的类别也有各自的应对方式。
1类:正常的甲状腺,无病灶恶性风险为0。
2类:可确诊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为0,临床建议长期(12个月)间隔随访。
3类:良性可能较大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3%,临床建议中长期(6个月)间隔随访。
4A类:有一定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3%~30%之间,临床建议首选短期(3个月)间隔随访;次选细针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为阴性,继续短期随访。
4B类:有相当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31%~60%之间,临床建议首选细针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为阴性,可短期间隔重复穿刺,或考虑手术治疗。
4C类:有极大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61%~94%之间,临床建议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次选细针穿刺活检后手术治疗。
5类:可确诊的恶性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94%,临床建议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6类: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
做了甲功检查还需要做彩超检查吗?
甲功和彩超是不同的检查,甲功正常与否并不能判断良恶性。甲功检查属于免疫学范畴,它主要是检查血中甲状腺相关激素有无异常增多或者减少,是用来衡量甲状腺功能的。
而甲状腺彩超则属于影像学检查范畴。它是通过超声来看甲状腺是否有结节增生或者萎缩,以及增生性质的。通过彩超还可以看到甲状腺的血流供应是否异常,是属于形态的检查。
所以两个检查侧重不同,是无法替代的。
甲状腺癌可以预防吗?
虽然目前甲状腺发病率增高的部分原因尚不明确,但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主要有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与过度富碘、缺碘、高氟、甲状腺激素需要量增加、辐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工作性质、情绪变化等因素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事项也能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1.避免过量辐射照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
2.合理搭配饮食:瓜果蔬菜肉类均衡摄取,尤其是碘类的摄取
3.每周至少运动3次:研究证实,运动可调节体内激素分泌水平,预防与激素相关的癌症
4.调整情绪:科学研究发现,敏感、猜疑、爱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情绪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体内各项生理功能失调而引发癌症。
5.避免酗酒: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把酒精和酒精的初级代谢产物一起归为1类致癌物,在人体和动物实验中都有最高等级的致癌证据。
6.体检筛查肿瘤: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有长期致癌因素接触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的人,尤其要重视肿瘤筛查,定期体检。
(通讯员/项江韵 编辑/吴瑞雪 图/新华社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