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192丨夏日炎炎,防暑同时警惕食物中毒“找上门”
夏季高温,食物易出现腐败变质,大大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最近,王先生与几个朋友在某酒店参加完婚礼后出现腹痛、恶心,频繁呕吐及腹泻,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好在因发现及时并积极治疗,王先生迅速好转。
为什么稀疏平常的外出就餐竟会引发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究竟应该怎样识别?中毒以后如何积极处理?有没有方法可以预防中毒发生呢?本期好医声每日科普邀请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杨梅给大家带来答案。
>>专家简介

杨梅,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副教授及兼职硕导。
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委会中毒学组委员,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第一届中毒血液净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中毒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重症专委会委员,急诊专委会委员。曾受市卫健委应急办委派多次参与市内突发群体中毒事件的救治。

“食物中毒”是哪种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常见的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小提示:这些因素易导致食物中毒
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食品贮存不当、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生熟交叉污染、未彻底烧熟或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或进食了未经处理的生食品等。
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有:(1)食用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或肉类,如蔬菜中的农药、猪肝中的瘦肉精等;(2)食品中含有天然的有毒物质,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等;(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用盐使用;(4)食用有毒有害的动植物,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等。
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夏季常见的食物中毒。

中毒了!学会识别食物中毒症状并迅速处理
若同食者短时间内出现相同或相似症状,应考虑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伴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化学性食物中毒则根据毒物(残存农药、天然毒素等)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流泪、流涎、瞳孔缩小、呕吐、胃绞痛、腹泻、嗜睡、昏迷、抽搐等。
发生食物中毒后快采取以下办法迅速处理
怀疑食物中毒后应妥善处理可疑食物,禁止继续食用;保存可疑食品,若怀疑化学性食物中毒可进行催吐、大量饮水、导泻等措施,及时就医。
划重点!这份“避毒”指南快收藏
避免夏季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和使用经过安全处理的食物或原料。注意所购食品是否新鲜,防护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按特定的贮存要求存放。对绿叶蔬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以清除残存农药。
2、烹饪食物要烧熟煮透。食用熟肉类制品、牛奶、豆浆之前要注意彻底加热,将食品烧熟煮透,杀灭病原体及植物中原本含有的各类毒素。四季豆要翻炒均匀、煮熟、焖透。加工好的熟食最好在2个小时内食用,若超过2个小时,则需要再次要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3、妥善储存食物。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暴露时间过长而导致腐败变质。剩菜剩饭要及时冷藏,食用前充分加热。对冰箱内储存的食物要注意将生食和熟食分开放置,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4、讲究卫生,避免交叉污染。注意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厨房清洁,及时处理厨房垃圾,避免苍蝇、蟑螂或其他动物接触食物;加工制作用餐具、砧板、容器应生熟分开,且用前用后及时清洗,烹饪食物前要洗净,加工凉拌菜的蔬果要现吃现做; 饭前便后勤洗手。
5、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单位。
(编辑/吴瑞雪 通讯员/顾典 图/视觉中国)